走進金蝶,解構AI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方法論|DBA實踐課堂
發布時間:2025-07-21 16:10
當顛覆性技術重塑商業版圖,企業數智化轉型與全球化布局已成為時代命題。
值此企業轉型關鍵節點,長江DBA在十二期班第四模塊課程中,特別設置創新工坊與實踐課堂一體化課程,以實現理論研討與企業實地探索的聯動閉環。7月12日上午,創新工坊聚焦"數據&AI+管理"主題,深入探討了四大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案例與難點。下午實踐課堂,同學們帶著上午的思考在長江商學院院長、金融學教授、杰出院長講席教授李海濤帶領下走進金蝶,深入探訪金蝶為各行業提供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及其實際應用成效。
立于金蝶展廳,同學們被一系列前沿應用場景吸引:高精度機械臂現場演示汽車噴涂工藝,“王陽明”AI數字人提供沉浸式智能交互體驗——這些實景化技術展示,生動呈現著金蝶在智能制造與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突破與應用能力。
隨后,同學們與金蝶國際軟件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先生,長江DBA十二期班同學、金蝶軟件(中國)有限公司聯席CEO徐嘉祺同學展開深度交流,系統了解了金蝶跨越三十余年轉型發展的關鍵經驗,聚焦AI時代企業的數智化戰略與實踐路徑,并深入探討AI技術在多產業場景中的落地應用。



蝶變之路:三階轉型與經營哲學


穿越32年技術浪潮與市場變遷,金蝶集團的三次關鍵轉型清晰勾勒出一條從技術升級到模式創新,再到文化重塑的演進路徑。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先生深入剖析了這一歷程及其背后的經營哲學。
回顧轉型歷程,徐少春先生指出,自1993年成立以來,金蝶經歷了三次重大轉型:從DOS到Windows系統、從財務軟件到ERP、再由ERP轉向云服務。與前兩次產品技術轉型不同,第三次是商業模式的根本變革,從軟件許可買斷模式轉變為按年付費訂閱模式。這一轉型成效顯著,云收入從2014年不到兩千萬躍升至2024年占整體營收的82%,成功蛻變為企業云服務公司,并于2025年6月12日市值超越主要競爭對手,結束其25年的領先地位。
在闡述轉型邏輯與路徑時,徐少春先生引入“轉型塔”概念,涵蓋從運營、產品、商業模式、生態到管理層面的由淺入深轉變。他指出,其中最高、最難的轉型是管理與文化的轉型。他回憶,早在2014年云技術尚未普及時,金蝶便已將產品部署到亞馬遜云上。為宣示決心,自2014年起,金蝶幾乎每年都舉行“砸”儀式,“九砸九立”,堅定戰略轉型決心,并成功實現云轉型。

反思轉型挑戰,徐少春先生坦承走過彎路。在第二個十年向ERP轉型時,金蝶2009年制定了學IBM的咨詢+IT戰略,但恰逢2011年移動互聯網興起,戰略錯配導致“收入增長了,但是利潤不行”。這份經歷讓他體悟到,“一個純粹的心靈能夠敏銳感知身邊發生的變化,一顆迷失的心靈就會錯失近在眼前的機會。”這也促使他于2014年堅定轉向云轉型,推動公司“由重的公司變成輕的公司,最后回到正道上”。
基于這段反思,他受王陽明啟發構建金蝶哲學體系,凝練價值觀為“致良知、走正道、行王道”。他指出,作為企業的一把手,一定要回到本心、守住本心。他進一步闡釋了如何將本心轉化為組織力量:具體而言,將本心夢想化為使命;在道上用功,建立哲學體系與準則;在德上用功,建設“正確產能”;在事上用功,將流程變為可持續機制,實現“不斷重復的執行”。
當前,金蝶正積極推進AI轉型,并同步大力發展智能體與建設金蝶數據云。徐少春先生闡釋了這一戰略重心的轉變:從過去關注功能,轉向現在更多關注數據。展望未來,金蝶目標清晰:在2030年成為世界一流的公司,并肩負更深層的使命——讓中國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。”

智能革命:AI Agent重構企業未來



長江商學院院長李海濤以《AI Agent時代金蝶的機遇》為題,深度闡釋了這一時代命題下的轉型機遇與支撐路徑。
李海濤院長指出,AI競爭已經進入下半場,上半場是模型競爭,大模型參數越來越龐大、功能越來越強大,已經可以解決諸多復雜問題。下半場則是應用為王,關鍵在于將通用大模型落地于具體行業里,甚至細化到每個場景。
在此過程中,數據變得至關重要。已實施企業資源計劃(ERP)的企業,其數據已經整理就緒,流程已經梳理清晰,業務已經理解透徹,再疊加AI智能體的賦能。這一特質使ERP成為企業場景中AI賦能的核心流量入口。
他進一步強調,今年的最大特點就是AI智能體的出現,模型展現出強大的智能水平和自主決策能力,AI智能體作為“數字勞動者”,能獨立完成諸多任務,這將改變生產方式甚至組織架構,尤其在呼叫中心、建筑設計等高ROI(投資回報率)、高TAM(可觸達市場)、強邏輯性領域,智能體潛力巨大。
同時,AI智能體的出現改變了互聯網入口格局。李海濤院長舉例,過去Google是入口,用戶需通過Google查詢各類網站;但有了智能體,只需向一個智能體說明需求(如安排行程),它便能自主訪問網站抓取信息并完成任務。

對此,他重申下半場的核心在于模型需要落地、應用、解決問題,并深入到各個場景中。因此,以金蝶為代表的企業服務商憑借得天獨厚的優勢,能有效助力中國企業實現AI落地。其核心優勢在于擁有數據接口——沒有ERP根本無法有效開展AI應用。ERP構成了智能化的基礎部分。
正因如此,以金蝶為代表的ERP企業在AI轉型中處于第一線,是最佳的流量入口。李海濤院長指出,“它以前是一個系統工具,僅提供信息供人判斷;如今則進化為智能伙伴,能夠主動提醒甚至輔助決策。因此,AI智能體會變得越來越普遍,幫我們解決大量問題。未來它不僅將改變生產方式,也將變革組織架構——公司可能擁有大量智能體而人員精簡。如何管理、組織這些智能體,將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。”

全球躍遷:雙引擎戰略的星辰大海



長江DBA十二期班同學、金蝶軟件(中國)有限公司聯席CEO徐嘉祺同學從戰略實踐者視角,闡釋了金蝶以AI與全球化作為核心驅動力構建未來競爭力的架構與實踐。
徐嘉祺同學首先展示了金蝶三十余年的積淀成果:歷經32年發展,金蝶已構建覆蓋740萬企業、8000萬個人用戶的生態網絡,服務觸達172個國家。其中,51.2%的中國五百強企業與46%的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選擇金蝶作為數字化伙伴。
他指出,企業管理軟件所沉淀的不僅是系統,更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核心業務與經營數據。這些數據,借助AI等變革性技術,正轉化為驅動效益提升的關鍵要素。
在全球化層面,金蝶已成功簽約數千家海外客戶,并助力數千家中國企業出海;支撐其全球服務的生態伙伴超過5000家,產品已開發出41種適配海外會計準則和多語言的應用版本。
支撐全球化布局的根基,是金蝶過去十年完成的云轉型蛻變。徐嘉祺同學將這場轉型稱為“翻天覆地的商業模式變化”,包括收入模式重構、客戶價值提升、技術架構躍遷和管理理念革新等。




下一個十年,徐嘉祺同學認為不僅是AI的十年,更是“AI+管理”的十年,金蝶將圍繞企業內部的管理場景、痛點和個性化流程,融合顛覆式創新的技術、企業穿越周期的經營能力,以及高度適配自身的數字化系統,最終實現可持續的全球化高質量發展。
與此同時,隨著AI引擎的成熟,金蝶的全球化戰略正從“被動跟隨”轉向“主動出擊”,包括以新加坡為樞紐輻射東南亞,以卡塔爾為樞紐輻射中東,以香港為樞紐輻射亞太。他表示,符合金蝶的雙重使命,作為中國管理軟件走向全球的責任擔當,助力中國管理軟件走向世界舞臺;作為技術創新者,讓全球企業因中國技術而擁有決勝未來的力量。
談及未來,他強調,AI與全球化是金蝶未來發展的兩大核心引擎,是相互賦能、螺旋上升的架構,只有“左擁AI顛覆式技術,右抱全球化實踐場景”,才能實現金蝶未來五年的戰略目標,成為一家世界一流并且亞洲第一的公司。

上下午課程緊密聯動,在實踐中升華認知。此次金蝶實踐課堂不僅生動呈現了這家轉型標桿企業的鮮活實踐,更從其跨越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凝練出普適的可操作轉型路徑:如何在商業模式變革中重構價值,如何在技術迭代浪潮中堅守核心定力,如何在全球化布局中激活本土優勢。期待同學們,帶著對行業案例的深度思考與金蝶“蝶變”智慧的啟迪,將前沿數智化轉型洞察轉化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實績,在各自領域書寫出技術賦能、創新驅動的堅實成長新篇章。